全國冬小麥冬前及冬季管理技術意見
發布時間:2017/12/23 11:06:32 瀏覽:次
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小麥栽培與機械研究室
(2014年11月10日)
一、黃淮海麥區
黃淮海麥區包括河北、河南、山東、蘇北、皖北、山西中南部、陜西關中平原。受降水和夏玉米成熟晚的影響,播種始期較去年晚3-5天,但是底墑好進度快,小麥在適期內播完,大部麥田苗全苗齊。存在的問題是:個別地區秋季降雨較少,底墑不足;部分地塊播量偏大,有旺長趨勢;部分地塊整地質量較差,田間坷垃較多,有缺苗斷壟現象;有些地塊地下害蟲危害較重、雜草較多。冬前管理技術如下:
一是查苗補種。對缺苗斷壟的地塊,應該盡早開溝、澆水、補種本地塊相同的種子,保證田間基本苗充足,這項措施可以實施到小麥越冬前,即使種子“土里捂”,明年也有一定的收成。
二是鎮壓保墑。對于秸稈還田或旋耕播種、播后未鎮壓或鎮壓質量差的麥田、旺長麥田,選晴天的中午,進行苗期鎮壓,可壓實土壤,使根系與土壤密接,促進根系生長;壓碎坷垃,減少土壤失墑;抑制旺苗生長,控旺促壯。
三是冬前化學除草和防治地下害蟲。秋季小麥3葉后雜草出土,草小抗藥性差,日平均氣溫7-10°C,是化學除草的有利時機,要根據當地麥田雜草類型,選擇適宜藥劑,適時開展化學除草。近幾年,地下害蟲對小麥苗期的危害呈加重趨勢,應注意適時防治。
四是適期澆好冬水。 對于整地質量差、地表坷垃多、秸稈還田量大、墑情較差的麥田,及時澆冬水,能沉實土壤,促進根系下扎、分蘗茁壯,確保小麥安全越冬。墑情較好的旺長麥田不澆冬水以控制旺長。
澆冬水的時間為日平均氣溫3℃左右開始(11月底至12月初),夜凍晝消時結束為好。早澆氣溫偏高會促進生長,過晚會使地面結冰凍傷麥苗。墑情差的麥田適當早澆冬水。
五是晚播麥田的管理。晚播小麥冬前積溫不足是影響形成壯苗的主要原因,墑情較好的晚播弱苗,冬前不要追肥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發苗,可淺鋤2遍,松土、保墑、增溫促早發;墑情較差的晚播麥田,應澆小水消除旱象,適時劃鋤2遍,促苗生根長葉分蘗。
二、長江中下游麥區
長江中下游麥區包括江蘇、安徽、湖北等地沿長江流域和江淮之間的麥田,及河南信陽地區,前茬以水稻為主,今年由于水稻成熟期比上年延遲7-10天,加之10月下旬正值水稻收獲和小麥播種關鍵時期的兩次大范圍降雨,導致小麥播種期比上年大幅度推遲,遲播小麥面積較大及土壤濕度較高影響播種質量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冬前及冬季管理技術意見如下:
一是搶收搶種、提高播種質量。要加快水稻的收獲進度和小麥播種進度,力爭晚中爭早,注意切實提高播種質量。對過晚播種小麥可采取獨桿栽培技術或套播技術。隨著播種期的推遲需適當增加基本苗,應注意適期播種時能每斤種子出萬苗的種子,現在播種斤種只能出6000-7000苗,播種量的增加幅度應大于基本苗的增加幅度,11月10日前后播種的基本苗宜控制在18萬/畝左右,畝播種量為25-30斤/畝,每遲播種一天,增加基本苗0.5萬/畝,但最高不要超過25萬/畝,以免群體過大,播種量可按每遲播一天增加1斤/畝安排,最高不應超過40斤/畝。
二是及時查苗補種。對出苗嚴重不勻、缺苗斷壟田塊,應進行補種或移密補稀,并澆水促苗。
三是早施苗肥、施好壯蘗肥。基本苗偏少、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塊在2葉期應及時施用苗肥,尤其稻套麥田在收稻后需及時施用苗肥,基肥和苗肥總量應達到總施氮量的60%,基肥較足的麥田不必再施苗肥。如果基種肥及苗肥均不足,也可在主莖3-4葉期施用壯蘗肥,但若已適量施用基苗肥,則不應再施用。在冬前及越冬期間施用泥、雜灰肥培土壅根,能保暖防凍,培肥土壤。對秸稈還田量大的麥田,如麥苗發黃嚴重,應盡快施用速效復合肥或氮肥轉化苗情。
四是開溝與鎮壓覆蓋。尚未開溝的麥田要及時開溝、清溝理墑,疏通排水溝系,保證排水暢通,做到雨止田干、溝無積水。尤其稻套麥田在收稻后應及時開溝,適當加大開溝密度、并注意均勻拋撒蓋苗;近期內仍有降雨,當前主要是防止濕害。針對不同類型麥田,采取相應的鎮壓和覆蓋方式。一是對于旱茬和稻草還田量較大的麥田,應采用機械或人工措施做好冬前田間適度鎮壓,提高保墑防凍能力;二是對板茬直播和稻田套播小麥,可通過增施土雜肥或采取溝泥覆蓋的方式加強覆蓋,達到護根保溫防凍的目的;三是在搞好田間化除、溝系配套等田管措施后,可利用秸稈覆蓋,防凍保苗,增強麥苗抗旱耐寒能力。
五是及時除草、防病治蟲。密切注意稻茬麥越冬前蚜蟲、紋枯病和雜草發生基數,及時防治?;瘜W除草以日平均氣溫6℃以上,晴天氣溫高于10℃時噴藥為宜,要避開寒潮來臨前用藥,以提高化除效果,避免產生藥害。必要時也可進行人工除草。
六是控旺轉壯。對群體過大、過旺麥田,可采取鎮壓或噴施生長抑制劑等措施,控旺轉壯,保苗安全越冬。
三、西南麥區
西南麥區包括四川、貴州、云南等地。今年秋季溫度低、雨水多,前作收獲晚,田間土壤濕度大,影響播前化學除草,小麥播期明顯推遲。西南麥區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亦在0°C以上,小麥不停止生長,1月上中旬拔節。冬前管理時間為播種至12月下旬、冬季管理為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拔節前后。冬前及冬季管理意見如下:
一是及時補種勻苗。缺苗斷壟麥田要及時補種,為了趕上生育進程,可用溫水將種子浸泡24小時后再均勻撒播補種。另一方面,對于聚集成堆的叢生苗,應扯去多余的苗子。
二是及時開溝排濕。西南麥區濕害最重的時段在苗期,播后應及時開好邊溝、背溝、廂溝。一般邊溝、背溝的深度應達到20-30厘米,廂溝15-20厘米,形成一定落差才利于瀝水、排濕。
三是防控地下害蟲。稻茬麥田和丘陵旱地麥田地下害蟲危害呈加快發展趨勢。主要害蟲有蠐螬、螻蛄、蟋蟀等,造成缺苗斷壟。如果播前沒有采取拌種處理,應在播種后及時用甲拌·辛硫磷10%(微粒劑)混合細土,撒施防治。
四是抓好苗期化學除草。要在播前化除基礎上,苗期再一次化學除草。應注意的問題是在12月上旬之前進行;兼顧闊葉雜草和單子葉雜草,合理配置藥劑種類,如苯磺隆、驃馬、麥喜等混合噴施,提高防效;科學用藥,避免產生藥害。
五是促弱、控旺。今年11月上中旬播種麥田比例較大,遲播縮短了苗期時間,必須對長勢弱、群體不足的麥田開展苗期追肥,促弱轉壯。套作麥田每畝施尿素3-5公斤,凈作麥田每畝施尿素5-8公斤。稻茬麥旺長麥田追肥時間推遲到拔節前后。同時,可噴施1-2次矮壯素或矮豐等生長延緩劑,控制生育進程和徒長。
六是重視追施拔節肥、缺墑地澆拔節水。西南麥區小麥在1月上旬至中旬起身拔節。高產栽培要求純氮用量達到11-13公斤,其中拔節肥稻茬麥占40%左右,旱地小麥占20%-30%。也可看苗施肥:群體偏小,畝最高苗量不足50萬,或缺肥翻黃較重的麥田,可以畝施尿素6-7公斤;長勢一般、葉色中等的麥田,畝施尿素4-5公斤即可。
有灌溉條件的地方,拔節水和拔節追肥結合起來。
七是抓好病蟲防控。冬季最容易出現的病害是條銹病,最多的形式為單株感病或出現“中心病團”。如果僅出現個別零星植株感染,可及時拔除,如果出現全田多點感染或中心病團,則應噴藥及時防治,切斷擴散源。
注意及時防治蚜蟲和紅蜘蛛。
四、西北麥區
西北麥區包括山西中北部、陜西北部以及甘肅大部,以旱地小麥為主。今年西北麥區9月份降雨多,前茬作物晚熟,大部麥田播期推遲7~10天,但是底墑和表墑均好于去年和常年,播種質量和出苗情況是近5年最好的一年。存在的問題是播量增加,部分麥田整地質量差,土壤懸虛、播種過深,苗黃苗弱。冬前管理技術意見如下:
一是中耕劃鋤。今年苗小,旱地小麥要在3葉期后進行劃鋤,起到提溫保墑、破板通氣、消除雜草的作用。今年播種時期雨水頻繁,多數麥田播后遇雨表層土壤板結,要及時破除板結,疏松表土,促進根系生長。中耕劃鋤一定要細鋤、淺鋤,切忌壓苗和傷根。播種偏淺的麥田要結合中耕,培土壅根,以保護小麥分蘗節,提高麥苗抗寒能力。播種偏深的麥田要耬劃清溝,扒去播種溝部分覆土,促進莖葉生長。
二是耙耱鎮壓。對于秸稈還田表層草量大、土壤懸虛,出苗困難的旱地麥田進行鎮壓,促進種土結合,提高出苗率。對于播后未鎮壓、秸稈還田質量差、苗情偏旺的麥田以及雨后土壤過濕播種的麥田,要在越冬前采取先鎮壓后耙耱的措施,粉碎坷垃,踏實土壤,彌合土壤裂縫,防止冷空氣進入,促進小麥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促進次生根噴發和根系下扎,防止冬季凍害發生。冬前鎮壓時應把握“地濕不壓地干壓,陰天不壓晴天壓,早晨不壓中午壓,麥苗過弱不鎮壓”的原則。鎮壓的方式是用石磙順麥壟向一個方向碾壓,不可雙向反復碾壓,以免挫傷麥苗。
三是巧施冬肥。冬前小麥苗小根少,需要養分少,肥料消耗少,一般不宜追肥。但對搶時播種底肥不足麥田,旱地可趁雨雪后每畝追施尿素5-7.5公斤,亦可在越冬前每畝撒施農家肥2~3立方米,壅根護蘗,補充肥力,提高地溫,防止凍害,確保小麥安全越冬。
四是化學除草。在小麥3~5葉期,選擇平均氣溫10℃晴天進行化學除草。但要時刻關注天氣變化,選擇對路農藥,把握好用藥量和用藥關鍵期,以免造成藥害。
五是防治病蟲。當前麥田土壤濕度大,小麥易發生病害。對點片發生小麥白粉病、銹病的麥田,應及早用藥控制。
六是預防凍害。由于小麥播期推遲,苗小蘗少,抗寒能力差,易受冬季凍害。要采取補肥暖苗的措施,保苗安全越冬。一是葉面噴施高濃度磷酸二氫鉀,每畝噴施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30~50公斤;對底肥不足的麥田也可葉面噴施2%的尿素+0.5%磷酸二氫鉀混合肥液每畝30~50公斤。二是順壟撒施暖溝肥,用腐熟的優質農家肥,順壟覆蓋,防風增溫保墑,促進盤根長蘗抗寒防凍。
七是保護地膜,防治牲畜啃青保。西北麥區地膜覆蓋面積大,冬前要仔細檢查地膜覆蓋情況,對膜上有孔洞、膜邊有漏風、揭膜斷膜處,及時用土封堵壓嚴,防大風揭膜,確保地膜覆蓋的質量和效益。嚴禁牲畜啃食麥苗。
八是水澆麥田參考黃淮海冬前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