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8年的小麥生產,許多農戶失望的表情依然歷歷在目。有農戶反饋,今年的小麥比往年要減產2-3成,更有甚者說:“今年3畝不抵往年1畝”。究其原因,小麥播種偏晚、冬前苗情弱,冬季干旱、春季低溫冷害等是影響小麥產量的主要因素,小麥莖基腐病的嚴重發生更是造成部分地塊嚴重減產的元兇之一。
小麥莖基腐病是近幾年快速增長的小麥病害,主要發生在玉米小麥兩熟輪作、秙桿還田較多的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
小麥出苗期就可感染, 病菌最早可通過衰敗的芽鞘侵入地中莖,向上擴展到分蘗節;小麥返青后,病菌向上擴展,在莖基節間形成茶褐色病斑,麥苗生長緩慢,嚴重時開始死亡;小麥灌漿期造成莖基部分蘗節處枯死,上部莖葉和穗得不到水分而死亡,出現枯白穗,田間撥除時極易從基部折斷。重病田成穗大幅度減少,比正常田少50%以上,且穗小籽少。
小麥莖基腐病發生趨勢及原因
隨著秸稈還田年份的增加,翻田耕地作業的減少,這一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在重發區的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區域,今年減產超過30%的地塊極為常見。鹽堿地、有機質含低的沙質土發病重。
1.缺乏抗病品種
有關單位對黃淮流域大面積推廣的小麥品種抗莖基腐病進行了病圃鑒定,沒有發現免疫品種,高抗品種也很少,中抗品種占11.36%,感病品種占46.59%,高感品種42.95% 多數品種屬于感病或高度感病。
2.水肥條件改善和有機肥施用減少
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灌溉條件改善和水澆田面積擴大,化肥施用量大幅度增加,十分有利于植物根病的發生和流行。
偏施氮肥,磷鉀肥不足,有機肥施用量的大量減少,造成土壤生態惡化,對土傳病害的發生也非常有利,是導致當前植物土傳病害嚴重發生的重要原因。
大量施用化學肥料,土壤鹽磧化嚴重,有利于病害發生。
3.長年連作和秸稈還田面積擴大
小麥莖基腐病是由假禾谷鐮刀菌、禾谷鐮刀菌等多種病菌復合侵染的病害。目前實行的小麥-玉米一年兩熟耕作制度,加上近年普遍實施秸稈還田,大量根茬遺留田間或秸稈直接還田,十分有利于菌源在土壤中的積累,造成土傳病害不斷加重。
旋耕方式的推廣,表層土壤作用殘留物大,整地質量差.同深翻耕地相比,旋耕田發病明顯嚴重。
4、2017年冬季的干旱,部分沒澆越冬水的地塊,越冬后麥苗長勢弱,加重了小麥莖基腐病的發生。
當前生產中的防治存在的問題
小麥莖基腐病為新發生病害,農民對此病認識和防治技術有待提高。
生產上常用的種衣劑多為殺蟲劑,殺菌劑含量少,對小麥莖基病防治效果一般,且有些殺菌劑對小麥有抑制作用,影響小麥苗正常生長。 小麥返青后撥節前噴施三唑類殺菌劑,是小麥莖基腐病防治的最后機會,但在目前不被重視,用藥面積極少;撥節后田間明顯出現發病株時噴霧,藥液極難到達莖基部,防治效果不佳。
目前沒有特效防治藥劑,綜合防治是解決此病的有效方法。重病區輪作倒茬、土壤深耕是有效的農業防治措施。但基于目前一年兩熟、小麥玉米連作是主要種植模式,更改難度大;而小戶承包種植方式又不利于深耕作(旋耕有利于小農戶平整土地)。因此在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的基礎上,進行有計劃輪作和深耕是減輕小麥莖基腐病有效的農業措施。
減少田間生秸桿數量,可以減少生秸桿田間殘留量,減輕病菌壓力。在當前嚴格禁燒的狀況下,還需要尋求小麥、玉米秸桿利用途徑或處理方法。
先正達防治方案及表現
1、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廣深耕,可減輕50%以上的發病率;
2、合理施肥、澆越冬水等健身栽培是減少田間發病及為害的有效農業措施。
3、種子包衣是小麥莖基病防治的有效措施。酷拉斯是先正達優秀的小麥種衣劑,內含的兩個殺菌劑成份對小麥莖基腐病有良好的預防效果。經河南農大2012-2016年試驗,每百公斤種子用300ml酷拉斯包衣,田間防治效果接近50-70%。同目前常用的其它種衣劑相比,酷拉斯對小麥高度安全,在重病區加大使用量也不會對小麥產生藥害。
4、小麥莖基腐病從播種到收獲均可發病,種衣劑減少返青前發病,但對后期發病防效下降;返青后撥節前噴霧是綜合防治的重要一環。先正達揚彩是目前小麥田表現優秀的殺菌劑,畝用35ml,加水30公斤在小麥返青期噴霧,可有效減輕小麥莖基腐病為害,同時防治小麥紋枯病、白粉病、銹病等小麥中后期病害,增產效果明顯。
酷拉斯種子包衣和返青期揚彩噴霧防治小麥莖基腐病安全有效,經在河南的焦作、開封、商丘等地多年推廣證明,防病效果好,增產效果顯著。
本文轉自金色麥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