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生育后期,是指小麥從抽穗開花,歷經灌漿到小麥成熟收獲這一段時間,約40天左右,時間雖短,但卻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
小麥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
保護葉片功能
小麥抽穗以后,主要是旗葉、倒二葉和穗下節間進行光合作用,生產碳水化合物供給籽粒灌漿。
因此,保護好旗葉和倒二葉,延長它們的綠色功能期,增加光合作用強度,對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
延緩根系衰老
小麥拔節期后,次生根的增加率顯著下降,根系生長一般持續至抽穗時為止,根系功能可延續到成熟期。
在花后,根系的活力就開始衰退,對肥水的吸收能力下降。通過葉面追肥可有效的延緩根系衰老,使小麥根系具有較長時間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功能,同時對提高葉片光合作用強度和持續時間也有直接的影響。
防治病蟲害
小麥生長后期的病害主要有赤霉病、銹病、白粉病等,蟲害主要是吸漿蟲、麥蜘蛛、蚜蟲等,若未及時防治,對產量影響極大。
小麥后期管理技術
早澆灌漿水
俗話說:“灌漿有墑,籽飽穗方”,充分說明充足的水分對提高小麥千粒重的必要性。
充足的水分以保證小麥生理用水,利于貯存在莖葉中營養物質向籽粒運轉。同時還可改善田間小氣候,降低高溫對小麥灌漿的不利影響,減少干熱風的危害。灌漿水可提高籽粒灌漿強度,提高飽滿度,增加粒重。
澆灌漿水的的注意事項
灌漿水一般應在孕穗期至灌漿初期選擇晴天無風時進行。
● 早澆灌漿水,籽粒尚未灌漿,不易倒伏,小麥揚花后一周左右應及時澆灌漿水。小麥成熟前15天要停止澆水,不宜澆麥黃水。
● 做到無風快澆,有風停澆,密切注意天氣變化,不在溫度過高的天氣狀況下澆水;切忌在風雨天氣來臨前澆水,以防倒伏。
● 澆水不宜過大,但要使底墑得到補充,保護深層根系不早衰。
及時防治病蟲害
主要蟲害:蚜蟲、吸漿蟲、麥蜘蛛等
小麥蚜蟲
蚜蟲是影響小麥灌漿的最主要的害蟲,繁殖很快,多雨時易爆發。
穗期田間百株蚜量達1000頭以上,益害比(天敵∶蚜蟲)低于1∶150時,可選用啶蟲脒、吡蟲啉、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參堿、耳霉菌等藥劑噴霧防治。
小麥吸漿蟲
吸漿蟲是小麥的毀滅性害蟲,以幼蟲為害小麥花器和乳熟籽粒,吸食漿液,造成癟粒而減產。一般情況下,雨水充沛、氣溫適宜常引起該蟲大發生。
5月上中旬小麥揚花期,吸漿蟲進入羽化、產卵,是成蟲防治的關鍵時期。此期小麥上部有吸漿蟲成蟲產卵,中下部葉片有麥蚜繁殖,可選用吡蟲啉和辛硫磷復配制劑噴霧。
小麥紅蜘蛛
麥紅蜘蛛以成、若蟲吸食麥葉汁液,受害葉上出現細小白點,后麥葉變黃,麥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嚴重的全株干枯。氣候干旱時發生較重。
一般來說防治時可與其他病蟲害同時進行,打藥時復配阿維菌素、達螨靈等殺螨藥。
主要病害:赤霉病、白粉病、銹病、葉枯病等
近日在全國農技中心發布的《2019年小麥重大病蟲害全程綜合防控技術方案》中提到預計2019年全國小麥病蟲害發生概況中赤霉病在長江中下游和黃淮麥區偏重以上流行風險高。
小麥赤霉病因為危害嚴重,又被稱為小麥癌癥。赤霉病一旦發生,小麥就必定會減產,而且還會產生毒素,食用達到一定量,對人的身體會產生影響。嚴重影響到小麥的產量和質量。
未及時防治的地塊,赤霉病發生率可達90%以上。所以做好前期防控至關重要。
認識赤霉病
小麥赤霉病又叫爛麥頭、枯白穗,是一種真菌性病害。所謂赤霉,也就是說霉層是紅色的。
赤霉病發生的癥狀表現為發病植株在干燥環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穗部腐爛,氣候潮濕時,病穗穎片合縫處或小穗基部產生粉紅色霉層。
小麥赤霉病的病原菌,單個孢子近乎無色,聚到一起呈現粉色粘稠狀。這個時候小麥的赤霉病已經很嚴重了。
病菌都是哪里來的?
一是種子傳播,爆發過赤霉病的地塊不可留種,病菌會在種子中生存,當帶病的種子再次播種后,就會繼續出現赤霉病。所以選種的時候盡量選擇抗病性強的種子,自己留種需避開發生赤霉病的地塊。
二是田間患病的殘株,一些病殘體掉落在田間,上面攜帶病菌,威脅到下一茬小麥生長。所以收獲時病株一定要清理干凈。
三是路邊的雜草,雜草也是赤霉病病菌藏匿的場所,在雜草中越冬、越夏,等到來年小麥播種后,隨著風雨進行傳播,危害小麥。這就是為什么田間雜草不能留的原因。
最佳防控時間
如何用藥?
在病菌對多菌靈已產生抗藥性的長江中下游、江淮等麥區,停止使用多菌靈,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單劑及其復配制劑,以及耐雨水沖刷劑型,并注重輪換用藥和混合用藥。
提倡使用自走式寬幅噴桿噴霧機械、機動彌霧機以及自主飛行的植保無人機等高效植保機械,選用小孔徑噴頭噴霧,避免使用擔架式噴霧機。
同時,添加適宜的功能助劑、沉降劑等,提高施藥質量,保證防治效果。
綜上所述:
在小麥赤霉病的防治上,應密切關注抽穗揚花期天氣預報,根據病害流行趨勢及時開展藥劑預防。
在小麥揚花初期,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丙硫唑·戊唑醇等對路藥劑,應用高效植保機械開展統防統治,做到見花打藥,主動預防。
一般發生區防治一次;嚴重發生區,堅持二次防治不動搖,控制病害大面積暴發流行。
葉面追肥,不僅可以彌補根系吸收作用的不足,滿足小麥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而且可以改善田間小氣候,減少干熱風的危害,增強葉片功能,延緩衰老,提高灌漿速率,增加粒重,提高小麥產量與品質。
一般在抽穗期和灌漿期各噴施一次,脫肥田可10天噴一次,可用磷鉀源庫800倍液+1~2%尿素混合液進行葉面噴施。為了簡化操作,可與其他田管措施結合進行,如殺菌劑、殺蟲劑混合,即采用“一噴三防”綜合控制措施。
注意事項
● 注意各用各量,現噴現配,并采用二次稀釋法配置。
● 噴灑時間最好在晴天無風上午9~11時,下午4時以后噴灑,每畝噴水量不得少于30千克,要注意噴灑均勻。
● 小麥揚花期噴藥時,應避開授粉時間,一般在上午10時以后進行噴灑。在噴施前應留意氣象預報,避免在噴施后24小時內下雨,導致小麥“一噴三防”效果降低。
● 高產麥田要力爭噴施2~3遍,間隔時間7~10天。
來源:公益植保 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小麥赤霉病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