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這個時候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小麥旗葉干黃枯尖現象的發生,有的說是撒肥料撒的,有的說是打藥打的,但是有些麥田既沒有撒肥也沒用打藥同樣出現了旗葉干尖現象了,老百姓很是著急,不知道什么原因導致的?會不會減產?為此,小編咨詢了相關小麥栽培專家,得出了準確答案。
1、小麥撒肥造成的肥害
部分麥農在小麥揚花期澆水時仍有撒施肥料的習慣,由于田間群體過大或有露水時,少量肥料會粘著在上部葉片上,慢慢溶化后由于濃度過高造成葉部細胞液外滲,繼而發生燒葉。這種原因引起的旗葉干枯一般全田分布有規律,與肥料拋灑線有密切關聯,且在撒肥后集中出現。
2、錯誤施藥或濃度過高造成的藥害
有些麥農在噴灑農藥誤用了除草劑或選擇了小麥敏感的藥劑(如敵敵畏)或沒有嚴格控制好用量,造成藥液濃度高,也會造成對葉部的傷害,繼而導致干尖,但是一般藥害出現時會常伴有不規則的焦枯斑點。
3、施肥不平衡造成的缺素癥
有時由于田間某種營養元素的缺乏或拮抗,也會造成小麥旗葉干尖,比如小麥缺銅癥等。
4、低溫冷害
有時抽穗前后會遇到晝夜溫差較大的天氣或種植了對溫度很敏感的品種,也會造成旗葉干尖現象。
5、小麥黃矮病毒病
小麥蚜蟲會傳播此種病害,染病后的典型特點是從最上部或新葉發病,從葉尖向葉基緩慢變黃,繼而出現干尖現象。
6、品種種質遺傳因素
近年在小麥育種中所發現的一種葉部壞死性狀(由核顯性基因控制),具體表現為某些品種或其衍生品系中,在從抽穗到成熟,不可恢復的出現葉片尖部嚴重干枯現象(多數葉邊嚴重,中間輕而形成的倒v型),導致抽穗后的幾片或一片葉子中三分之一(部分旗葉嚴重的可達三分之二)的部分出現急性枯死而失去生理功能,但僅僅表現在葉片上,植株仍然能正常抽穗結實,而這些品系經雜交后也能極高機率的將這一干葉尖性狀傳至下一代。據調查,含有煙農15或鄭麥366一定血緣的品種,這種情況偏重。
7、光照過強制造的植株體內化學能物質過剩
眾所周知,植物光合作用的是利用太陽光做動力,有個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一個過程,會產生一種叫活性氧的物質。在光照過強時,有些品種光合作用過強,產生的化學能(活性氧)物質過剩,會破壞光合系統繼而出現干尖葉現象,好比人類營養過剩時也會產生疾病一樣的道理。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干尖現象一般比較普遍。
8.小麥缺水性干尖
由于土壤過于沙質或是澆水不及時或者鹽堿地小麥水分無法正常吸收時,上部葉片蒸騰過大而根系供水不足造成干旱迫脅時,植株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先從整片葉片葉面積較小的葉尖部位開始細胞脫水出現干尖,從而保證旗葉下部葉面積較大的部分正常生理活動,就出現了缺水性干尖。這種干尖出現時往往不是只出現上部旗葉上,而下部葉片往往干黃更嚴重,還會伴有葉片卷曲現象出現。
9.小麥葉枯病
在小麥中后期葉功能開始降低時,受鏈格孢屬等真菌入侵影響,部分麥田容易引發葉枯病,葉枯病嚴重時也會導致葉片干枯,不過與其他原因不同的是葉枯病引發的葉片干枯不僅僅限于旗葉,有時全株葉片均可發病。
10.小麥莖基腐病
小麥莖基腐病是在我地發生的一種相對新型的病害,最早只是點片零星發生,但是這幾年發生態勢逐年加重,無論是發生范圍還是發病程度今年都明顯嚴重。小麥莖基腐病主要侵染莖基部組織,最先侵染葉鞘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向內侵染,當小麥的莖稈導管組織導致壞死時,這株小麥就會枯死。根據氣候、土壤與播前包衣與否、小麥自身長勢等因素的不同,病菌發展速度也不同,感病后的大多數小麥是揚花后開始出現枯株白穗,嚴重的在抽穗前就枯死;相對輕一點的會在灌漿中期死亡;感病較輕的最終不會死亡,但是水分養分傳導受阻,小麥千粒重會明顯降低。
這里的嚴重與輕可以理解為小麥感病后導致麥桿爛透的時間不同,在感病晚或侵染慢時小麥抽穗后莖稈導管只是部分受損時,此時植株不會死亡,但水分養分運輸不利,在大風或高溫時植株葉片就會開始啟動應激保護機制繼而發生失水導致干尖甚至枯黃現象,由于旗葉在小麥所有葉片中最靠上,所以直觀性最強,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莖基腐病引起的旗葉干尖的同時,下部的葉片也是有干尖枯黃癥狀的。
現代最新研究表明,小麥穗部非葉性器官(麥芒、穎殼、穗下莖等)在產量形成中占的比重最大,超過50%,而旗葉只占到17%-20%左右,其次是倒二葉;另外發現,小麥營養供給機制協調性很強,當一片葉片出現問題時,其他葉片會加倍加速供給,因此一般情況下的旗葉干尖不會對產量有明顯的影響。當然,若是出現了黃矮病毒病或因藥害肥害或缺素引起的葉片異常就要額外采取挽回措施了,避免造成更大影響,可以噴施蕓樂收或保美樂等產品來調節生長、促進營養的吸收與分配、延緩衰老增加產量;對于黃矮病毒病需要及時防治蚜蟲,同時噴灑阿泰靈抑制病毒恢復生長;對于葉枯病需要及時噴施苯醚甲環唑加丙環唑等藥劑進行防治,及早控制,避免帶來更大的損失。
下一篇:小麥赤霉病全解